比亚迪在西安的工厂,位于秦岭脚下。西安高新开发区,西安的西南方位,从比亚迪厂区的大门看去,绵延的秦岭在八百里秦川上陡然拔起,颇有几分巍峨的气势。而进入厂区大门,第一眼看到的,则是一堵标语墙,习大大的题词看来很是让比亚迪下定了坚持新能源的决心。

没有任何形式的进厂准备,更没有所谓的展厅参观,大巴直接把我们拉到了车间门口,这样干脆利落的工厂参观,我倒是第一次遇见。
冲压车间:

一看到这组冲压机,我明白了,这其实是一条比亚迪特意安排好的参观路线。因为正是从这个车间开始,我们将看到一张张钢板,最终是怎样变成一辆辆汽车的。

冲压车间的任务,就是把一张张钢板,冲压成制造汽车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。尤其是类似发动机引擎盖、车门蒙板等造型复杂的组件,更是需要多次冲压成型。虽然我也见过更加先进的,几乎全部自动化的冲压车间,但是比亚迪的这个冲压生产线,放在国内企业中,也是一流的了。

这就是冲压车间的产品之一了。这些车身上的各种框架和蒙板,马上就要进入下一个车间进行合体。
焊接车间:
就在冲压车间一墙之隔的地方,就是焊接车间。从冲压车间制造好的零部件,会马上进入这个车间,在这里焊接成型,成为一个完整的车体。

由于汽车焊接的工艺要求,尤其是精度要求都非常高,因此在这个车间里我们几乎见不到手工制造。毕竟,人手终究比不过机器人的精度。

不过,写到这,我忽然想起来周末的时候,某大报官微发出的“激光焊接”更结实的微博。虽然激光焊接的车顶确实更美观,但是以此就否定国产车,自己找抽就怨不得别人了。

这是即将完成焊接流程的车体总成,在经过最后一道工序之后,它将通过传送带,进入另外一个车间。

注意看这里,在车体焊接完成之后,将在这个红门帘围住的检测间抬升到二层。在经过检测之后,再送入下一道工序。比亚迪也正在做关于6s的内容,注意右上角的条幅。

检测人员正在目视检测。由于我们全程乘坐电瓶车,比亚迪并不允许我们下地自由走动,所以只能远远的拍摄了。至于检测间内是如何检测的,我倒是很想知道。
喷漆车间:

由于对环境要求更高,所以我们在喷漆车间几乎就没有见到比亚迪的员工。全部工艺是在全自动的状态下完成。

这是一件刚刚完成喷漆工序的车身,你能看出来这辆车是比亚迪的哪款车吗?

等待进入下一道工序的车身,我注意到今天比亚迪生产的车,似乎只有两种颜色,红色和白色。莫非是这两种颜色的车最好卖?
总装车间:

在进入总装车间后,我们终于见到生产线上的师傅了。由于剩下的工序,是要安装更多细小的零配件,所以只能由人工来完成。

这里安装的是车厢底部的一些部件,例如底板和电线导管之类的。

这是安装挡风玻璃,同样由人工完成。当然我也见过半自动安装的方式,但一样也需要人工进行最后的安装。

完成了车厢内配件组装的车身,即将进行下一道工序,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:与底盘的结合。

注意这里流水线的海拔,再次升高了。问了问比亚迪的员工,为何要这么做,答曰是为了下一道工序,以及这样在不同高度往返,可以节约空间。
结婚:
汽车厂里的师傅们,把这道工序叫作结婚。至于谁是新郎,谁是新娘,他们倒是没说。下面是等待结婚的底盘和发动机。

可以看一下已经组装好了的发动机和底盘,平时我们所谓的轴距,在这个图里就看的一清二楚了。顾名思义,轴距就是发动机下的前轴和后轴之间的距离。这去掉了车身看轴距,总感觉轴距忽然变得好短。

这是比亚迪自己研发的1.5T发动机,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现在制造的是什么车了吧?对,比亚迪最新的G5,就是那辆拥有CarPad系统,安兔兔跑分直逼小米2的智能汽车。

即将“结婚”的比亚迪G5们,完成这道工序,一辆车的组装也就基本完毕了。

这是已经完成底盘和车身组装的G5,正在前往最后几道工序的路上。
准备下线:

再次见到这些车的时候,他们已经基本安装好了所有的零部件,现在正在做的是一些细小部件的安装,以及最后的检查。

等待下线的,已经组装完成的比亚迪G5。

经过这道门,一辆G5将正式下线,在测试之后,入库等待装车出厂。

比亚迪西安工厂的参观,很快就结束了。在结束的时候,我们询问比亚迪的工作人员这条生产线的生产速度。得到的答案,在满负荷的情况下,可以做到2分钟下线一辆秦。后来我站在生产线的最终端,掐着表看了一下新车下线的速度,确实是每隔两三分钟,就会有一辆新车下线。但是,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,不管是秦,还是G5的产能,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,更不要说那辆千金难求的e6了。
走到这里,我想起了比亚迪门口那句习大大的题词: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。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佼佼者,正在用全力去追逐明天了,祝他们成功。
(本文作者:炮无烟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