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|
发布时间:2013/4/3 15:33:52 |
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建筑业运行的平台和载体,既是矛盾的集中点,又是工作的着力点。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既是抓住了建筑业创新的关键点,又是新时期施工现场管理的最低要求,这对转变施工现场管理,提升行业形象,增强产业发展后劲,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效能,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。 (一)实施“标准化管理”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,进一步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。就建筑业来讲,离开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,和谐社会、社会稳定就失去了前提。以前,许多建筑施工现场实行的是经验式管理、运动式管理、作坊式管理,管理理念落后、管理方式陈旧、管理方法简单,管理体系有缺陷、管理机制有漏洞。现在把施工现场各类质量的所有相关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,使其系统化、规范化、信息化、精细化,符合工地管理的发展方向,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安全事故,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。 (二)实施“标准化管理”适应了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需要,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长期以来,许多建筑施工现场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,机械、材料、人工等浪费严重,生产成本高,经济效益低,能源消耗和发展效率极不匹配。实行标准化管理,把科学管理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细节、每个过程、每个岗位,使各项管理流程程序化,实现对现场的准确、快速、全过程的监管,不仅有利于现有施工规范条件下的生产节约、降低成本,而且有利于把建筑节能新技术、新产品真正运用的实践中,加快技术创新,促进技术进步,促进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和创建“节约型社会”。 (三)实施“标准化管理”适应了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,提高了产业文明度,提升了行业新形象。长期以来,由于建筑业露天施工、农民工高度集中等自身特点,建筑业的社会形象与其社会贡献极不对称。建筑工地的“脏、乱、差”给人们留下很差印象。实行标准化管理,可以进一步强化文明施工,改变场容场貌秩序化,并不断增强农民工的文明意识,逐步使农民工向产业工人、文明工人、文明工人过渡,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产业文明度,提升产业新形象。 (四)实施“标准化管理”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,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。管理标准把原来比较分散的质量、安全、队伍管理等各项重点管理要求有机地整合串联起来,形成一个清晰、明确的链条,有利于企业学习掌握和在实践中有效贯彻。同时,标准化管理有利于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行业管理,促使企业不断查找管理缺陷,堵塞管理漏洞,实现政府监管方式从运动突击式和重审批、重处罚向长效的管理服务型转变。
|
信息来源:秦人目视化设计网 发布者:秦人 |